我司一新客戶,一個人千里迢迢地從廣西桂林驅車到我司位于廈門的倉庫,只為購買一個川崎液壓泵。
問其為何不就近或通過其它更便捷的渠道購買,這哥們兒無奈地說當前假冒的川崎液壓配件幾乎比真貨還多,他實在是被假貨坑怕了,因此才不得不這么折騰一番。
當下的中國商業生態環境,不管是對顧客還是對商家,信任成本都實在太高太高。
曾與川崎的工作人員溝通,他們告訴我,在產品包裝上貼防偽標志也只針對中國等少數幾個市場,在其它市場不需要,這話確實讓人很不是滋味。

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下,幾乎每個商家都無可避免地成為售假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想洗刷自己,對不起,請“辯方舉證”,你要自己來證明你不售假,于是你就不得不處于“辯污”的境地。
正在熱映的電影《西虹市首富》里,沈騰扮演的足球守門員王多魚有這么句臺詞:“守門員,守的就是球場上的底線”。
王多魚這句臺詞可一點都不多余。“不作惡”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基本要求,不售假是不作惡的要義之一,但這樣一種底線倫理在今天卻成為一種很稀缺的品德。
這種不健康的生態環境就讓堅持底線倫理的企業成本高起,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