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理論的“0”泄漏是不存在的,所以泄漏量測試系統一定是有讀數的,關于泄漏量要求方面,SAE AS820A明確規定,靜壓力下每件密封件允許的泄漏量不大于5滴/min,壓力脈沖狀態下每件密封件允許的泄漏量不大于1滴/h。
1.2 往復型密封件動密封性能評價技術
在作動筒進行作動過程中,往復型密封件需承受活塞運動的摩擦、高壓力或變壓力環境沖擊、環境溫度變化以及內部摩擦生熱、振動偏載等復雜載荷的耦合影響,其“動”密封性能考核十分嚴苛。
圖2給出了往復型密封件動密封性能的測試原理,整個測試裝置主要包括以下9大部分:
-活塞桿 2-行程加載活塞 3-襯套 4-偏載襯套 5-偏載活塞 6-溫度測量評價系統 7-泄漏量評價系統 8-注油孔 9-測試試樣
圖2 往復型密封件動密封性能測試原理
(1)活塞桿:模擬作動筒內部活塞,與相應襯套和測試密封件組合成類作動筒功能系統;
(2)行程加載活塞:通過控制活塞運動,實現(1)中活塞桿正向或逆向行程;
(3)襯套:內設有溝槽,用于安裝測試用密封件,與活塞桿配合;
(4)偏載襯套:與活塞桿配合,實現徑向偏載(也可加裝測試用密封件);
(5)偏載活塞:通過外加油壓實現活塞桿徑向偏載;
(6)溫度測量系統:用于測量往復型密封件所處的溫度環境;
(7)泄漏量評價系統:用于測量往復型密封件的泄漏量;
(8)注油孔:用于與液壓源相連,為整個系統供給恒壓或可變壓力;
(9)測試試樣。
動密封性能測試的環境剖面加載如下:
(1)系統工作壓力:通過件⑧施加靜壓或壓力脈沖,可模擬往復型密封件服役過程中所處的高壓、變壓環境;
(2)老化效應:通過環境箱施加-55 ℃或150℃的老化溫度,并用件⑥進行測量,在密封件承受初始壓縮、航空液壓油或滑油浸漬的工作環境剖面下,模擬往復型密封件的老化環境;
(3)行程:通過外加液壓驅動件②進行作動,推動件①正向或逆向運動實現活塞桿行程的加載;
(4)振動偏載(徑向):通過液壓對件⑤施加載荷,其會推動件①偏向另一側,此時本側的測試密封件處于“松”狀態,另一側的測試密封件處于“緊”狀態;調整外部液壓供給系統實現另一側液壓供給,同時本側液壓斷供,即實現兩側液壓的瞬間轉換,此時本側的測試密封件處于“緊”狀態,另一側的測試密封件處于“松”狀態,瞬時轉換會使密封件密封更傾向于“泄漏”,從而達到考核目的。
動密封泄漏量的要求與靜密封相同。
1.3 往復型密封件抗擠出性能(磨損量)評價技術
在作動筒進行作動過程中,往復型密封件需承受復雜載荷的耦合作用,其極易發生磨損、擠出失效,因此需對其抗擠出性能(磨損量)進行系統客觀地評價。
往復型密封件抗擠出性能(磨損量)的測試原理同圖2。
抗擠出性能(磨損量)的測試評價選取偶數件密封件,一半未老化安裝,另一半老化后安裝。之后將其裝入試驗夾具中(圖2),經受5000次短行程循環(總行程0.156inch/循環),速率為300cpm,壓力為實際工作壓力,溫度為室溫,不計量泄漏量。試驗完成后,使樣品靜置揮發掉液壓油,之后采取稱重或截面損失法進行磨損量計算,進而評估在規定的行程循環下往復型密封件的使用壽命。
需指出的是,動密封性能和抗擠出性能(磨損量)對樣本量需求較高,在實際的性能評價過程中,可適當加長活塞桿的長度,相應地,與之相配合的襯套及偏載襯套也會加長,這樣就有足夠的空間來加工更多的溝槽,在一次試驗中測試更多的密封件,從而積累更多樣本測試數據,使評價結果更為客觀。在樣本量增加后,會遇到單次行程不滿足實際要求的狀況,可通過增加作動頻次來補償。
2. 總結
本文通過對航空往復型密封件所處復雜環境的分析,提出了靜密封性能、動密封性能和抗擠出性能(磨損量)評價技術,系統闡述了各評價技術的試驗夾具結構及原理,為往復型密封件的性能考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參考,具體結論如下:
(1)靜密封性能、動密封性能和抗擠出性能(磨損量)評價技術均關注測試部位的壓力以及環境老化效應;
(2)動密封性能評價技術引入了徑向偏載,考察了往復型密封件在實際服役過程中所處的振動環境;
(3)抗擠出性能(磨損量)評價技術對往復型密封件在復雜環境下的服役能力及壽命進行了評估,為設計選用提供了有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