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擦大。原因及措施:
1 裝配不良 ; 按照該密封件的推薦標準校核,必要時減少過盈量或壓力
2 密封尺寸不當 : 校核尺寸規格
3 表面粗糙度太大 : 降低表面粗糙度或采用可在粗糙表面摩擦的密封材料
4 摩擦運動速度大 : 可能需改變密封型式
5 密封介質工作壓力過大 : 可能需改變密封型式或密封件材料
(2)爬行。原因及措施:
1 密封件干摩擦 : 改善工作條件
2 表面粗糙度太大 :降低表面粗糙度或采用可在粗糙表面摩擦的密封材料
3 潤滑油膜形成不良 : 改善工作條件或改變密封型式(如采用聚四氟乙烯組合密封
(3)泄漏過多。原因及措施:
1 密封件裝反 : 校核,或必要時采用雙向密封
2 預加載荷不足 : 校核尺寸和預加載荷
3 密封件收縮 : 檢查密封材料與密封介質是否相容
4 密封件磨損 : 更換密封件,檢查磨損原因,如果壽命低考慮更換密封型式
(4)密封損壞。原因及措施:
1 最初裝配不當 : 按要求更換密封件,并認真檢查安裝狀態
2 扭轉失效(O型密封圈) : 校核幾何和O型圈的適用性
3 間隙咬傷 : 減少擠出間隙,必要是加設當
4 磨損 : 校核尺寸,必要時調整擠出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