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達運行無力
①檢查定子與轉子是否配對太松——由于液壓馬達在運行中內部個零件部分都處于相互摩擦的狀態,假如液壓系統內的液壓油油品過差,則會加速馬達內部零件的磨損。當定子體內針齒超一定限度后,將會令定子體配對內部間隙變大,無法達到正常的封油效果,這可能造成進一步的內泄問題,其表現癥狀為馬達在無負載情況下運行正常,但聲音比正常情況下要大,在負載下則會無力或運行趨緩,解決辦法在于更換外徑稍大的針齒(如圓柱體);
②檢查輸出軸和殼體孔之間是否因磨損而加速內泄露——造成該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液壓油純度不夠,含一定雜質,由此導致殼體內部磨出凹槽,從而內泄露增大使得馬達無力,解決辦法在于及時更換殼體或整個重新配對。
(二)低轉速下速度不穩定,有爬行現象
①檢查轉子的齒面是否存在拉毛拉傷情況——拉毛的位置摩擦力較大,未拉毛的位置則較小,這就容易出現轉速和扭矩的脈動,尤其是在低速狀態下,容易出現速度失衡。
轉子齒面的拉毛,除了油中污物等原因外,主要是轉子齒面的接觸應力大。對于六齒轉子和七齒定子之間的齒面,接觸壓力最大可到30MPa,轉速和轉矩的脈動力也可超過2%,因此齒面容易拉毛,低速性能偏差。想解決這一問題,可更改為八齒轉子和九齒定子,且選擇較小的短幅系數和較大的針徑系數,可使齒面的最大接觸壓力減少至20MPa左右,液壓馬達的轉速脈動率可降低至1.5%左右,低速性能得到一定改善,最低轉速可穩定于5r/min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為保證低速穩定性,擺線馬達的最低轉速盡量不要小于10r/min,否則無法完成正常工作;
②對于定子的圓柱針輪在工作中無法轉動的情況,可采取將針齒厚度調整至略小于定子厚度的辦法。
(三)轉速降低,輸出扭矩降低
①有擺線馬達沒有間隙補償(平面配流除外)機構,轉子和定子以線接觸進行密封,且整臺液壓馬達中的密封線較長,若轉子和定子接觸面因齒形精度不佳、裝配質量差或接觸線處拉傷時,內泄露便較大,造成容積效率下降、轉速下降以及輸出扭矩降低。
這一故障的解決辦法是(若選用的是針輪定子)考慮更換針輪,并與轉子研配;
②轉子和定子的嚙合位置,以及配流軸和機體的配流位置,這兩者相對位置對應的一致性對輸出扭矩有較大影響,若兩者的對應關系失配,即說明配流精度不高,這將進一步引起扭轉速度和輸出扭矩的大幅降低,解決辦法在于確定這些零件的具體位置并做相應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為保證配流精度,提高配流軸油槽和內齒相對位置精度、轉子擺齒線和內齒相對位置、集體油槽和定子針齒相對位置精度都尤為重要,一定的誤差都可能導致轉速的降低;
③配流軸磨損——內泄露大,影響了配油精度,或因配流套和馬達體殼孔之間的配合間隙過大,影響了配油精度,都可能使容積效率下降,影響馬達的轉速和輸出扭矩。
這一故障的解決辦法在于采用電鍍或刷鍍的手段修復,以盡可能保證間隙的合適。